艾灸前先辩证,感冒必灸四大穴位!

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,中医学认为流感(感冒)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,侵袭肺卫皮毛所致。风为百病之长,发病以风邪为主而常有所兼夹。

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,正气相对虚弱,卫外不固的情况下,或人体阴阳失衡,病邪内生,或外邪乘虚而入,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,从而发生疾病。

感冒也分为很多种类,不同的感冒,表现症状和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:

风寒感冒

表现为发热(或不发热),恶寒重,流清涕,痰稀色白,无咽痛,舌淡红苔白,脉浮紧为特征,但无需所有表现俱全,以无咽痛、恶寒重为辨证要点。

治则:发散风寒,辛温解表。施灸穴位:风池、风门、列缺、肺俞、合谷、大椎。

风热感冒

表现为发热(或不发热),恶寒轻或不恶寒,流浓黄涕,痰黄稠,咽痛,舌淡红苔白,脉浮紧为特征。无需所有症状俱全,以咽痛,恶寒轻为辨证要点。

治则:辛凉透表,清热解毒。施灸穴位:大椎、曲池、外关、尺泽、风池、合谷、少商、商阳。

表寒里热

风寒和风热表现混杂互有,难以区分单一性质,在岭南地区此型常见,辩证要点在咽痛和明显恶寒并存,治疗比较棘手。

治则:发汗解表,清热解毒,宜寒温并用。

暑湿感冒

病人表现为畏寒、发热、口淡、头痛、头胀、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症状。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。

治疗应以清暑、祛湿、解表为主。可选用藿香正气汤,宜每天2剂煎服。

肺炎性(流感)

实质上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。多见于老年人、儿童、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。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,剧烈咳嗽、咳血痰或脓性痰、呼吸急促、发绀,肺部可闻及湿啰音。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。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。

治则:辛凉宣泄,清肺平喘。

中毒型(流感)

表现为高热、休克、呼吸衰竭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等严重症状,病死率高。治则:清热解毒,凉血泻火。

流行性感冒

症见突然起病,畏寒高热,体温可达39-40摄氏度,多伴头痛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极度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,常有咽喉痛、干咳,可有鼻塞、流涕、胸骨后不适等症状。艾灸穴位:大椎、委中、肺俞、风府。

肠胃性感冒

症见恶寒重,发热轻,无汗,头痛,身痛,鼻塞流清涕,腔腹胀满,不思饮食,大便稀溏,口不渴或渴喜热饮。艾灸穴位:风池、大椎、太阳、列缺、合谷、关元、中脘、足三里。

感冒必灸四大穴位!

是药三分毒,如今抗生素、打针、吊水泛滥成灾,我们是否有更加绿色的方法来调理感冒呢?不妨试试用艾灸来替代——操作简单,效果也是极好的。一般来说,咱们感冒必灸的穴位有四个,您知道哪几个呢?

20241005

1、大椎穴

大椎穴在人的颈后正中,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,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。可疏风解表,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、鼻塞、咳嗽。可加风门、肺俞一起施灸。

20231217

2、风池穴

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,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。可缓解头痛,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,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。

20231217

3、迎香穴

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,鼻唇沟中间。可缓解鼻塞流涕,祛风寒,通鼻窍,特别适合调理感冒后鼻塞、流涕等症状。


4、尺泽穴

尺泽穴位于人体肘内侧横纹上,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。可缓解咳嗽,清肺泻火,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咳嗽咳痰等症状。可以加上合谷、列缺一起施灸。

日常预防感冒很重要

1、坚持艾灸、培养正气:“正气存内、邪不可干”,艾灸温阳补气,培元固本,可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,抵抗致病外协的入侵。所以,为了防患于未然,您平时可以坚持艾灸:神阙、气海、命门、足三里。

2、保持心情舒畅和足够的休息:避免熬夜,每晚要保证6—8小时的睡眠时间,以免消耗人体正气。

3、早晚加件衣:老人、小孩和一些身体虚弱的人,相对而言“正气较弱”,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。

4、居室常通风:注意室内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不要在居室内吸烟,以减少污染,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。

5、生命在运动:人体的机能是“用进废退”,进行一些适度的锻炼,可能有效激活人体潜在的能量,对人体健康、预防感冒大有益处!

6、艾烟熏室:在工作单位,学校,家里想自己预防感冒病毒传播,可以在上班前,上学前,和家里用艾烟熏的方式来消毒。

用一个艾柱,放在瓷盘内点燃,这种艾烟足可以杀灭病毒。一个艾柱暴露点燃的时间大约在10-15分钟,点燃后,室内在15分钟后在开窗换气就会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。

20220407

分享 :